這本書包含八篇中短篇小說,目前讀了三篇
第一篇"妳一生的預言",就相當吸引人。作者寫的小說是科幻但有融合合理的推斷、科技、哲學,頗有現代神話的意味。
這篇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語言學家,奉軍方委託與外星人溝通,學習對方七腳族的語言/文字,從語言文字邏輯,摸索對方思考的方式
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學會對方的部分思考方式,發現人類自身文化的特殊性,從而造成思考方式改變。
這本書包含八篇中短篇小說,目前讀了三篇
第一篇"妳一生的預言",就相當吸引人。作者寫的小說是科幻但有融合合理的推斷、科技、哲學,頗有現代神話的意味。
這篇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語言學家,奉軍方委託與外星人溝通,學習對方七腳族的語言/文字,從語言文字邏輯,摸索對方思考的方式
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學會對方的部分思考方式,發現人類自身文化的特殊性,從而造成思考方式改變。
參加過幾場自主學習研習
包括:
參加多了,就越加體會到一個淺顯的事實:自主學習道理不多,"行動"是王道
年假的最後一天,閱讀了這本易讀激勵人心的小書
作者Maye Musk堪稱是年長女性的典範之一
六字頭以一頭前衛俐落的銀白頭髮,登上伸展台事業的巔峰
她談家庭、婚姻、營養諮詢事業、兼職模特爾、幾次搬家重啟人生的生涯
分享她的價值觀:
Maye對生活、人生的提案很實用、激勵人心
他富有時尚精神,管理衣櫥的方式之一是簡化衣櫥,先備有基本款在求變化,購物方式是聽從專家好友的建議,也就是有專屬服裝造型師
此外,他顯然不是個美食家,與簡化衣櫥一致的精神來簡化飲食,會煮一大鍋營養的湯分裝冷凍
也建議讀者如果很忙碌,不妨每天吃一樣的早餐,麥片牛奶之類的。這點我倒是很願意聽從
另外,Maye要讀者重視自己的外表,他喜歡化妝、整頓頭髮,因為外表裝扮會連動心境。這點我是完全不合格,也是東西文化差異使然,我們的文化沒有要求必須化妝。
最後,學習新知、優化自身孜孜不倦的精神,舉雙手贊成 !
接觸行政工作之後,看到這類時間管理的書籍,特別有感。
例如,有句話說:重要的事情通常不急,急的事情通常不重要,這幾個月的工作經驗,讓我完全認同。
以下來逐章紀錄這本書的要點與心得(跳著讀、跳著記)
Chapter14 Motivate Yourself into Action
序言
1.溝通的基本概念是:我們在聽眾的經驗範圍內進行溝通,並且充分尊重對方的價值觀。......而在另一種層次的溝通中,幽默是不可或缺的,因為許多訊息以嚴肅的方式提出很可能會被拒絕,但如果透過幽默的方式傳達,會更容易被接受。這是傷心又孤獨的一個世代。這個世代笑得太少,這也是很悲愛的一件事。(p.28)
2.縱觀歷史,沉默不語向來會被視為同意---在此,沉默就等於贊同體制。(p.29)
3.如果我們要將世界改造成我們認為它應該成為的樣子,從世界真實所在之處著手是必要的。這意味著在體制中努力。(p.29)
4.只推選你支持的候選人是不夠的。你必須持續施加壓力。......行動源自保持熱度。只要你讓議題燒得夠火熱,沒有任何政治人物能安穩地坐在這種燙手山芋上。(p.38)
1.我認為書應該要讀的慢,讀的細。
2.只要有明確的目標,你讀書的品質與時間都會改變。
3.要在短時間內鑽研特定主題,就不需在一讀多少本,而是應該掌握重點深入學習,這樣才能更快達到目標。如果能讀完詹一主題的三十本書,應該算得上是專家了。
4.另外,鎖定主題深入研究,過程中也會接觸到相關的其他主題,並很自然地引發研究其他主題的動力。這種開枝散葉的讀法,更能有機地逐步吸收,增加自己的學養。
5.聰明的人絕對不會鄙視努力的人
6.要行銷,不要推銷。現代的顧客一旦被推銷,反而會懷疑起商品與服務的價值。
7.對擅長收集資訊的顧客來說,推銷是沒有意義的。
8.天才們有各種學習的故事,然而最終都得到相同的結論:花很長時間做這件事。
9.我想一萬小時仍不足以作為傑出的指標,針對特定目標訓練一萬小時才算是傑出。
10.推薦書: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一個廣告人的告白、一句入魂的傳達力、行銷管理、財務管理(華泰)、海都物語。
「六四天安門事件」距今已超過30年了
記得當時學校午餐時間,都要放天安門之歌
「閉上眼睛,就以為看不到,摀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 」,晚上打開電視也都是廣場上學生的畫面,當時的台灣人大概都覺得這個政權垮台的機會不小吧。
《重返天安門:在失意的人民共和國,追尋六四的歷史真相》一書的架構,是從不同身分的角度去講一件事情,分成八個章節:小兵、留下來的人、流亡的人、學生、母親、愛國的人、當官的人、成都(鎮壓事件)。闡釋中共如何展開集體遺忘工程,改寫、失憶。
『最初物語』是我閱讀的第一部宮部美幸江戶時代作品,光是角色設定,就足以讓人迷上了。
主角「回向院頭子」茂七,五十多歲,是個補吏,負責深川地區的巡邏業務。根據書後〈解說〉一文,「岡つ引き」是官廳私人雇用的線民、偵探,許多曾經是流氓與罪犯。書中確實有提到人們對捕快的印象不佳,因為他們的來源之一,是犯罪被捕以幫官廳做事作為交換條件。
茂七的妻子稱「頭子娘」,書中稱,因夫妻感情太好,至今膝下猶虛。
茂七有兩個手下:四十七歲的權三、二十一歲的系吉。有趣的是,這兩個手下都有兼職,茂七不用為他們的生計負全責。
權三以前是個店鋪的掌櫃,目前的兼職是在大雜院協助雜事,像是記帳或排解糾紛;系吉則在北森下町的一家「極樂澡堂工作」,做些打掃、燒水、撿柴、聊天下棋兼包打聽的差事。
書中還有一個留有伏筆的神秘人物:深川富岡橋稍往北的巷子,一家「豆皮壽司攤」的老闆。雖說是豆皮壽司攤,但老闆會做的東西可多了,蕪菁湯、麵糰子湯、銀魚魚板、柿羊羹....。
茂七屢次在案情膠著時的夜裡,去掛著粉紅掛燈的攤販吃東西,和老闆聊上幾句,就會產生靈感與線索。
書中七篇故事〈阿勢兇殺案〉、〈銀魚的眼睛〉、〈千兩鰹魚〉、〈太郎柿次郎柿〉、〈凍月〉、〈遺恨櫻〉、〈系吉的戀情〉,講傭工、孤兒遊童、靈童、手足、父子等悲傷無奈的人情風物。每篇讀起來都讓人不捨與感慨,好像能隔著幾百年的時空,照映到相同的處境與情感。
茂七系列顯然還能有後續,豆皮壽司老闆的身分也還在雲霧之中未現身,真期待續集面世。
上個月閒暇時間一下子多了起來,讀了不少好書。
包括James Rebanks<山牧之愛>
宮本輝<優駿>
司馬遼太郎<關原之戰>
宮部美幸江戶時代短篇<最初物語>與<幻色江戶曆>
周慕姿<關係黑洞>與<情緒勒索>
熊仁謙<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
Susan Kuang<斜槓青年>。
以下,記錄斜槓一書中,對生活與工作具體的建議
暑假翻閱的第二本音樂傳記
是蓋瑞.葛拉夫曼的傳"我為什麼要練琴"(I Really Should Be Practicing)
這本書的第一版是在30年前出版的
出版之後,葛拉夫曼就變成所謂的"左手鋼琴家",因為右手的兩隻手指得到了"肌張力不全症",改變他的生活
不過呢,依據葛老說
這樣的改變,真是太好了
上周和先生到中和的國圖台灣分館
到正對面吃"豆腐殿",婆婆介紹我們點清蒸臭豆腐、紅醋乾麵,非常清爽
接著,到旁邊的冰果天堂吃芒果冰。底下的冰不是挫冰,而是綿密的雪花冰
看別的客人點愛玉冰,也很好,值得下次嘗試
非常推薦到台灣分館的人去光顧這兩家店
在圖書館中
我晃來晃去心意不堅
明明有著手寫論文的念頭
但就是三心二意,不知如何下手
因此,我索性借了記本音樂家傳記
Sasa之前把一本她已經看過的書給我:"手繪巴黎戀愛本"
是日本插畫家、作者的作品
裡面有很多手繪圖片與有的沒的約會、生活小眉角
標提包括"50歲惡魔"、"專業主婦"、"結婚與生產的順序"
這其實阿,不會在我花錢購買的書單之列
再兩週、只要再兩週,換句話說,再十個工作天
高三就停課了
從上述語氣可看得出我的心情
那種馬拉松終於要到終點,無論結果如何,都是終點線的心情
隨著畢業典禮的逼近
我心理漸漸輕鬆起來了,這個周末終於有餘裕把之前買的小書翻出來
就是這本:
"莎士比亞書店"
這是半自傳式的作品
一個美國女子在1919-1941年間,在巴黎左岸開了一家美國文學書店
早先,她腦海想的是在紐約開一家法國文學書店呢
可天不從人願,命運自有安排
"博士熱愛的算式"一書
描述ㄧ位因車禍腦傷,導致記憶容量只剩下80分鐘容量的數學博士,與家事清潔員(管家),以及她兒子的故事。
故事中的博士64歲,17年前發生車禍
因此他可以記得車禍前的事情,但卻記不得80分鐘以前的事情。
今天終於學期結束了,卻半點也沒有放假的感覺
因為緊接著就是寒輔與學測
早上結業式、中午歡送會聚餐,吃得非常飽阿,連晚餐都可以免了
下午開會、結算成績
然後就帶著一杯威森咖啡閃回家裡,想說來做點甚麼、或是不做點甚麼無所事事一番
既然......不想洗衣服不想打掃
那就縮在沙發上找本小說看看
於是我終於把上個月網購的向田邦子(1929-1981)"宛如阿修羅"拿出來了
粉紅色、摸起來有點再生紙觸感的書皮,白色的書帶
有個用簡單幾筆畫成的女人身影,以爬行的身形擦地
這是一本女人與家庭、四姊妹情感的故事
昭和時代的作品
忘了當初是怎樣注意到成書於1929年的左派小說"蟹工船"(圖片引自金石堂網頁)
好像是讀了哪篇文章,裡面有"章魚屋",一時不解這是甚麼意思
在網路上搜尋後才知道那是"苦力寮",並連帶地搜到蟹工船這本書
小時候喜歡看"小叮噹"漫畫
任意門、時空機、竹蜻蜓、大雄、宜靜(後來的靜香)、阿福(小夫)、技安(胖虎)....構成我們那代兒童的異想空間
至於卡通呢,則有莎拉公主、小甜甜、小飛俠、無敵鐵金剛
但在小叮噹之後,我就沒有看過其他的漫畫了,也沒有享受在租書店尋寶的樂趣
直到上周末,我租了一套漫畫:花形怜、平松修的"咖啡時光",共5冊
這可是我第一次租書喔
這套漫畫有豐富的咖啡知識
介紹了好多關於咖啡品種、烘培、品嘗的知識
像是市面上的棉花糖咖啡、橙香咖啡、白蘭地咖啡等等,都在故事中ㄧㄧ說明
主角"茶輔"是白樺園茶店的兒子
深信茶葉第一的父親,對於這個喜歡魔鬼飲料的兒子,感到很傷腦筋
而且茶輔還偷偷和咖啡店的女兒香織小姐交往
每一回合的故事,基本上都是茶輔遇到ㄧ個關於咖啡的挑戰,想辦法去解決
算是挺有意思的
他對咖啡的介紹,讓我這個沒甚麼常識的人多少打開了視野
原來咖啡可以這樣玩阿
例如
鴛鴦奶茶咖啡,用紅茶加潽洱茶去沖咖啡,酌量在加入牛奶與砂糖
等於是融合了咖啡與茶葉,兩種竟然可以這麼搭在ㄧ起
將咖啡引進歐洲的土耳其人,是怎樣煮咖啡的呢?
他們將炭火煎焙後的咖啡豆裝在ㄧ個布袋裡,用鐵鎚將之敲碎,然後呢,整包丟下大鍋水裡去熬煮
相當適合吃重口味肉類後飲用
很豪邁吧,聽起來像是在煮冬瓜露之類的東西呢
即使到現在,仍然是土耳其咖啡的主流喝法
喝完後將杯子到蓋在桌上,依照殘留的杯底咖啡粉所形成的圖案,來占卜當日運勢
茶輔為了得到在辦公大樓廣場設置行動咖啡的機會
他努力的尋找老咖啡豆,在試賣活動中,他以"冰塊"取勝
怎麼說呢
因為茶輔細心的想到,行動咖啡車賣的對像以上班族為主
購買者是將咖啡帶回辦公室品嘗
因此追求的不是當下的美味,而是即使拿回辦公室,都不會劣化、淡化的好滋味
他特定製作了四種口味,黑、白、綠、透明的冰塊:也就是咖啡、牛奶、抹茶、糖漿口味
依照客人的偏好加入,取代水做成的冰塊
如此ㄧ來,即使帶回辦公室味道也不會變淡
很聰明吧
我覺得有意思的,還有茶輔如何取得辦公室咖啡經營權的考驗
辦公室每個人對於咖啡的偏好、厭惡各有不同
不能提供特色鮮明的單品咖啡
而必須是綜合咖啡
問題是,到底要哪些豆子去綜合呢
書中介紹混豆的幾種方式
但茶輔試驗許久,都沒有辦法將這些酸的、苦的、濃醇、香氣等特殊味道的豆子完美的調和
在拜訪老師傅後,老師傅很玄妙地指著一盆清水說,關鍵就這邊,就賣個關子自己回去想吧
苦思阿苦思,他靈光乍現
原來要將豆子放在水裡,像是用水掏洗米ㄧ樣洗過,適度抑制每種豆子的特性
然後晾乾ㄧ晚,再進行烘培
才終於成為清爽、沒有特殊味道,卻又順口好喝的咖啡
而這樣的特點,不也正符合所謂的"辦公室生態"嗎
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書中提到香蕉與咖啡的關係
咖啡在種植時要避免直接日光照射,所以在旁邊會種有"遮蔭樹"
而香蕉樹就是扮演這樣的角色
難怪香蕉拿鐵咖啡會這樣的自然
生前的緣分嘛
至於摩卡咖啡呢?其實是只從"摩卡"這個港口出口的咖啡,世界上有兩個摩卡港,生產截然不同的摩卡咖啡
摩卡壺則與摩卡咖啡半點都不相干喔
如果想喝清新口味的咖啡
可以將檸檬切片,在杯緣清清ㄧ抹
這樣在喝的時候就會產生驚嘆的氣味體驗
-------------
漫畫翻起來很快
這套咖啡時光呢
相當有意思
但是圖畫的部分並沒有非常吸引我
人物情緒也不像小叮噹這樣自然
聽說有一套講述紅酒知識的漫畫也很好
叫做"神之雫"
列為下ㄧ個漫畫目標
我很喜歡讀章詒和的文字
字裡行間,總是把我帶到另一個世界,有著細緻、蒼涼又溫厚的空氣
今天下午六點,休憩片刻後
決定晚餐之前去品嘗一下中山路的烘大師
我覺得這家拿鐵口味比較強烈,帶點特殊的焦味
但想帶虎先生去品嘗看看其他的咖啡
今天甚麼日子?可不是小周末嘛
我帶了本章詒和的"往事並不如煙"
準備再度細細品嘗裡面的兩篇文章,寫史良,以及康同璧母女的
在回顧文章內容之前,先記錄一下這家小咖啡店吧
店裡面只有一張小桌子,以及三個吧台的位置
一般來說,以外帶、購買咖啡豆者居多
我是個一成不變的人,去到哪裡都不太嘗試新事物,總是點重覆、吃慣的東西
所以還是點了義式咖啡機煮的拿鐵,一杯50元
至於虎先生呢,點了曼巴咖啡,一杯35元,加牛奶則多10元
這是我第一次在那邊喝
若使用店裡的瓷杯則容量較少,所以我們還是選擇用紙杯裝
老虎也覺得我的拿鐵味道偏重,但是不苦
不過呢,更愛自己的曼巴
其實店裡還有一味"低咖咖啡",是低咖啡因,標榜健康
期間有位客人外帶這款,煮的過程很香,我決定下次來喝
虎先生則說他下次要點"陳年咖啡"
店裡的小姐說,陳年咖啡是喝圓潤濃厚的口感,但沒有新咖啡豆的香氣
我想,就像普洱茶吧,喝的是溫厚的口感回甘,而不是沖泡的清香
上述這兩款也都是50元
店裡最便宜的飲品是可可亞,25元
店裡面如果能坐在那張唯一小桌子的位置
縮在裡面,感覺還挺安適的
我想,我又找到一處大隱隱於市的秘密小基地了吧
而且離我家很近,不用開車不需停車費,就這麼從公園散步滾下來
偷來的愜意
------------------------------------------------
回到"往事並不如煙"ㄧ書
與"這樣事和誰細講"ㄧ樣,都是談中共建國後民主聯盟成員的人物命運
作者的父親張伯鈞是民盟的領導人
民盟,是國民黨與共產黨外的第三勢力
由於家裡就是個熱鬧的聚會所,作者自小接觸很多父執輩名人
在"大鳴大放"反右運動後,一干人被打為右派,帶上了沉重的帽子
又經歷文革,這群知識份子從慷慨激昂到備受壓抑
有的互相告發不再往來,但有些人在這樣的氛圍下仍珍視舊有的人際溫情
我特別檢選史良、康同璧母女的篇章來讀
大概是他們都是女性,而且都是對生活文化品味講究的人
這在那個樣板化、制式化的年代,可不是件簡單平凡的事情
-------------------------
"正在有情無思間:史良側影"
史良,律師出生,中共建國後第一位司法部部長
是位對生活考究,在穿著方面展現出細緻高雅又別出心裁的品味
同時,在人格方面,又讓作者感受到"有容、有執和有敬"的人物
儘管在百花齊放的事件中,她跳出來批判作者的父親
我最有感受的ㄧ段是
書中描寫,史良到章府作客,也用了她們家的洗手間
隔天特地送來兩打白毛巾
因為她在洗手間中發現章家每個成員的毛巾都用到發硬了
依照她的標準,毛巾是消耗品,應該兩周就換掉
我猜是當時的毛巾品質不良吧
在那個提倡簡樸的艱苦歲月,年紀尚小的作者問父親
"史阿姨的生活是不是過的有點奢侈呢?"
他的父親說,這不是奢侈,是文明。就像德國的家庭即使床單雪白,依然時時更換
-------------------------------------
另一篇談康有為女兒及外孫女 "最後的貴族:康同璧母女之印象"
同樣呈現出對精緻文化生活的堅持
儘管在物質拮据的環境,也儘量珍視精神文明與細緻的生活方式
康同璧留學美國,育有一兒一女
兒子留學美國後就留在當地任職於大學
康則與女兒羅儀鳳生活在社會主義中國
作者說,在她們身上,才知道甚麼是"貴族"風範
她們母女的英文都極好,與某些同是中國人的朋友亦以英語交談,羅小姐的英文書信據說是非常簡潔古典的
羅小姐非常能幹,甚麼都會,作菜、作點心、作西餐、燒鍋爐、種玫瑰樣樣都行
在缺乏物資的情況下,還會將橘子皮曬乾,製作橘子果醬
即使只能吃豆腐乳配饅頭當早餐的當下,會想盡心思找到賣各種口味的副食品店,以巧克力盒裝置湯汁,每天更換不同口味食用
總之,甚麼東西到了羅小姐手中,都顯得與眾不同
康同璧以前就對女兒及晚輩說
別只會用烤箱烤吐司,妳們應該學著,即使只有一根根鐵絲,也能烤出吐司
我想,這就是"能幹"與貴族的能力吧
誠如作者所云
高貴的心靈往往也特別敏感與脆弱
羅小姐在大時代與恐怖政治的變局下
一樣樣地割捨所愛的東西,丟棄自己的蒐藏
例如,自燕京大學開始所蒐集的香水,有自己買的,有她人贈予的,據她說有些還比金子貴,她整盒送給作者的母親,說章家兩個女兒用的上
珍藏像小山ㄧ樣多的進口高跟鞋,由於無法鋸斷品質優良、卻不見容於政府規定的鞋跟,只好牙ㄧ咬,全數丟棄
她也親手用熱水燙死視為珍寶的玫瑰花叢
因為這些東西在文革期間,都象徵著萬惡的舊時代,會引來可怕的禍害
最後,她只能在夜晚抱著自己私藏的小音響,秘密地播放小提琴樂聲
我想,那已經不只是小提琴了,代表著對另一個世界、對自己的生活內涵,最後ㄧ絲的掌握與聯結
作者回憶
康同璧1968年過最後一個生日時
家裡呈現一個奇異的景像
所有的女賓在進入康宅之前,都由丈夫站崗,換上被當作"四舊"的精製花衣服、滾邊旗袍、個個打扮的唇紅齒白,像是已逝去時代的景緻
偷偷在外變裝完畢後才進入康宅祝壽,以示對老壽星的尊重
她們往來的人際,包括愛新覺羅、林則徐、張勳、張之洞的後人,大家仍舊談著詩文
對於已被打為大右派、他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章家熱情相待,讓作者父母大受感動
作者說,羅小姐未婚,無兒女,只有母親相伴,對於政治與未來是有著很深的憂患意識
為人熱情溫厚,但絕少將自己的事隨便告人
她的行事風格、作事規則,"猶如提前執行遺囑一樣,很有些殘酷"
直到作者父母不在,丈夫也去世,成為孤身一人後,才深深理解,並徹底接受這位小時候認識的羅阿姨的作為
像是,她明明很喜歡一個英國沙發,卻將之送人
只因為,"許多事情要提前作安排,不能等老了已後再說,特別是那些視為珍貴之物的東西,一定要由自己親手處理"
母親去世後,羅小姐的日子並不好過
辭退男傭時被勒索安置費,讓她忙著變賣家具雜物,焦慮心慌
越來越嚴重的政治壓力,將她的生活內容與人際網絡抽離了
晚年還被自己家裡以前的僕傭揭發惡鬥,從前讀燕京大學時受到一位外國教授的賞識,也成為被批鬥要求交代的理由
冬天燒不動鍋爐,只能抱著暖水袋取暖過窮苦的日子
作者在出獄後羅阿姨已經去世了,她想著,"如果羅鳳儀像我能學會罵髒話,她一定會像我一樣活著"
透過作者的文字
讓人感受到
在反右與文革的時代
福建的大紅袍、雪白的餐巾、高腳玻璃杯的紅酒、小提琴的樂聲、梅蘭芳相贈的蠟梅、舊友名流的交際、人際間的信賴安閒相處,都不只是漂亮、品味之物
而是對高貴精神、精緻文化的執著與追悼
ㄧ種如作者形容的,像"白雲、細雨、和風"般,因文化積累而產生的特別情調
存在壓迫與扭曲的亂世中
"香水"是學生借我的
很有名,我知道,卻一直沒有去讀
昨天,學校將班會課定為作文時間
班班說,老師你也來寫一篇吧
恩。。。。。。
看看題目:O中是O色
好個有創意的題目
大家都寫什麼呢?白色、綠色、藍色、黑色、彩色
還有個天才寫:保護色
看看大家認真思考、綻放想像力的樣子,挺讓人感動的
難怪,任何父母看到孩子專注的樣子都會開心的不得了
感動雖感動
但,我不寫
我來看小說吧
一看之下,不得了
馬上被作者的想像力給說服了
--------------------------
"香水"這本書,帶領讀者以"嗅覺"來認識世界
書中的主角,葛乙努,是個出生在18世紀巴黎魚攤販下的孤兒
天生異於常人,小時後孤兒院與保母都很不喜歡他、害怕他
因為這個嬰兒完全沒有嬰兒該有的味道
他"一點味道都沒有"
給人一種很不舒服的怪異感
作者敘述巴黎的各種味道、市場的、人體的、動物的、木頭的........
書中的主角,葛乙努,從小就知道自己要以嗅覺來掌握這個世界
任何味道的分子,都不放棄,他蒐集"味道"
以氣味來認識所有的大街小巷與物體
葛乙努8歲時,被賣到製革匠那邊去從事高危險的工作
刮下動物表皮腐爛的肉、將皮革浸入有毒的藥水.....
他以一種卑微的姿態活著
其後,他進入到香水鋪工作
發揮他神奇的天才,憑著直覺,調配出各種美妙、高境界又令人感動的香水,幫他的師傅賺進巨大的財富
一般香水師,要依靠試管、秤子、配方,精準的控制
他呢?像是在遊戲一樣東倒西倒,依靠嗅覺完成一切,不靠分析,而是直覺
他完全沒有想要靠香水賺錢,他想做的,只是讓自己的嗅覺王國更加豐富,學習如何掌握味道,學會精細的控制與保存香味
終於,師傅願意開給他一張學徒合格證書,讓他能以正常的身分,而非孤兒、邊緣人的身分活在這個世界上
師傅的條件是,之前在店裡配的香水,只屬於店鋪,即使是葛乙努自己,往後都不可以調配販售
其次,師傅要求他一輩子不回到巴黎
葛乙努完全接受這些條件
這根本不算甚麼
巴黎,他早就摸透了,巴黎的各角落,都被他以味道的形式所掌握、擁有
他完全沒有想以香水來謀利
這個人想要做的,是發掘自己內在的豐富藏礦、發掘發展內部的奇妙世界
之後,他展開追尋氣味的過程
先是在孤絕的山頂洞穴待了七年,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自在,他冥想他享受這樣的狀態
但突然間,他意識到,自己身上真的一點"人類的味道"都沒有
難怪,以往出現在人群中,總是被藐視被忽略
發現這個事實,有如內在的大地震大危機,撼動了他
他再度進入人群,到香水鋪工作
葛乙努知道味道可以改變一切,改變周遭對一個人的觀感
他製作多種香水供自己使用,"人的味道"
有的噴在身上,讓人相信他是個沒有威脅性的人
有的,則可以博取重視與好感
故事的後段,敘述他發現氣味王國中,最頂端最高境界的一種氣味
就是少女散發出來的味道
正是這種味道,讓人崇拜、讓人追求
於是,他要蒐集,就像擷取花香一樣
用冷萃法,將少女的味道完整的擷取下來
前提是,擷取前必先以突然重擊的方式謀殺
就像摘下花朵一樣
這本書有趣的地方在於
讀者會被他說服
而不會覺得這是本兇殺小說
相反的
這位主角,以卑微低下的姿態活著,就像是個醜陋噁心的蟲子
但他天生就專注於內在寶藏的開發
在這個世界裡,他主宰一切睥睨一切,建構自己豐富美妙的氣味王國
你會讚嘆他、同理他,而非譴責他
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