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包含八篇中短篇小說,目前讀了三篇
第一篇"妳一生的預言",就相當吸引人。作者寫的小說是科幻但有融合合理的推斷、科技、哲學,頗有現代神話的意味。
這篇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語言學家,奉軍方委託與外星人溝通,學習對方七腳族的語言/文字,從語言文字邏輯,摸索對方思考的方式
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學會對方的部分思考方式,發現人類自身文化的特殊性,從而造成思考方式改變。
作者提到:
(1).人類的文字與語言是一致的,文字就是把語言寫出來,思考也是語音式思考,例如,腦中想起一個聲音。
而七腳族的文字,是一種符號圖像,一個句子就是把各種不同詞彙串在一起,句子越長,符號文字構成的圖,就越巨大
一幅構圖中,字符會因為前後字的不同而轉向,甚至變形作者說這似乎有像中文招財進寶的複合字,,但更複雜的是它會變形,連接字體與字體之間的符號方向、彎度,也會賦予不同意義
例如主語受語的變化、主動被動的差異,就在一個連接線條的角度中顯示。
有別於人類語音式、因果關係式思考,七腳族是視覺式同時性思維
當作者講到字符變化時,我聯想到以前曾經初步學習的滿州文字,有字首、字中、字尾的寫法。當然滿州文是拼音文字,有別於書中的七腳族語。
(2)七腳族的觀點來看,或許會覺得文字/語言重複,很多餘。既然多餘,為何要語言呢?
這是因為,語言,"說出來"本身,就是一種行動
所謂語言,有兩種功能,一個是溝通,一個是行動(說出來即實現)
就像結婚宣示,說出來就是行動;也像孩子總是要父母念同樣一個已知的故事,唸出來就成真。
(3)對七腳族來說,未來與過去是同時存在
他們已經知道未來的結局,知道目的在何處、知道你要說什麼,但還是要與你對話、還是要這個過程,因為知道結局是一回事,實踐出來是一回事
作者拋出一個問題:人如果已經知道未來,還有自由意志嗎?
-----------------------
第二篇巴比倫之塔
我喜歡他描述巨塔(巴別塔?)每個階段的景象
例如,越接近太陽,你只能趁黑夜攀爬拖行貨物
超越太陽的高度,農作物會往斜倒處生長,因為日光來自下方
而在某些區段有腳伕的家庭成為社區,終生世代居住在塔上
細節的描述很吸引人
--------
最後一篇 看不見得美
在討論因應外貌歧視而出現的"美感干擾器",如何在校園中、社會上被討論與應用
--------
目前閱讀了三篇
每一篇,都給人一點物理學、科學、歷史神話、未來預言、倫理哲學虛實參雜的感受
平整的敘述,很容易讀,但又引人入勝
作者在最後有一篇故事筆記,紀載每一篇故事的寫作契機
其中他提到,約伯紀讓他不太滿意,約伯最後得到上帝的獎賞,弱化了他原本要傳達的意旨
在他看來,約伯紀的作者沒有足夠的勇氣傳達他本要傳達的訊息。
作者的表達與思考,平實而清楚,溫和,但是沒有模擬含糊遮掩之處